查看原文
其他

港股生物科技股是在半山腰,还是在山顶?

2018-03-21 御膳房大圣 王雅媛港股圈


年初至今,医疗板块可谓春意盎然,某些个股的涨幅甚至堪比“独角兽”。药明生物(2269.HK)股价期间涨幅高达72%,石药集团(1093.HK)、远大医药(0512.HK)股价涨幅达均逾35%。


个股的暴涨可以用年报的数据来解释,而板块的集体暴动就很可能是行业质变迎来新机遇或投资者改变了原来的想法。


联想一下最近医药板块发生的大事,我认为这背后的原因很可能就和3月16日中国生物医药指数(Loncar China BioPharma Index,LCHINA)正式上线有关。而且,这段时间暴动的股票基本都属于该指数的成分股。


能荣幸被挑选进入中国生物医药指数的公司,都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生物技术的弄潮儿。


它们除了都得是纳斯达克或香港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外,还得满足三大条件:


第一,都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者;

第二,植根于中国,或中国业务占到重要比例;

第三,财政情况满足一定的规模。


下图罗列的就是入选中国生物医药指数的32家公司:


来源:loncarindex.com;


生物制药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它已经成为制药领域争夺市场的制高点,这个产业明显成为了下一风口。你知道现在的生物医药到底有多火吗?


过去30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生物医药的年销售额以每年 25%~30% 的速度增长。在资本市场,这一板块也表现良好。自1995年~2017年这22年的时间里,NBI指数(纳斯达克生物技术)的涨幅为1875.8%,大幅跑赢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涨幅(426.2%)。


数据来源:Wind


业内普遍认为,当前国际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处于初始阶段,预计到2020年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将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


全球各经济体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创新竞争力、发展时间等因素,他们的发展情况存在差异。


一、分地域看生物医药板块


(1)欧美发达国家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下面从三个角度来说明:


第一,在生物药专利数量方面,欧美国家持有 94% 以上的专利,其中美国的专利约占全世界的60%。


第二,在生物药销售额方面,欧美等地区生物医药公司的销售额占全球生物医药公司总销售额的 93% 左右。美国医药销售额占全球生物医药产品市场的 30%以上。


第三,从研发投入情况看,根据Endpoints News发布的2016年全球研发投入TOP15制药企业排行榜,Roche(罗氏)位居榜首,研发投入高达114.1亿美元,排名第10名的是BMS,研发投入49.4亿美元。


来源:中商情报网


从投入强度看,Celgene(赛尔基因)投入强度最大,研发投入占其收入的40%,J&J(强生)最低,约占营业收入的13%。


(2)中国生物药发展落后

从研发投入判断,中国生物药发展较落后。若把2016年我国A股上市的所有生物医药公司看作一个大企业,其研发投入总额只略高于全球排名第15位的武田制药。


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总体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支出/营业收入)也较低,最高仅为 5.4% 


按照中国科学院分子遗传学俞德超教授的说法,“美国目前批准的生物药,一共是303个,中国到现在还是生理盐水、葡萄糖等卖得最好”。


除此以外,我国的创新药销售障碍重重。我国每年上市的创新药中,绝大部分销售业绩很差,企业很难获利,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创新乏力、仿制盛行。


虽然在这个领域,中国赶欧超美仍然任重道远,但我们已经在崛起的路上迈开了步伐。


二、中国生物医药崛起之路


(1)国家政策支持

随着中国医疗改革新政的不断出炉,生物医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生物医药、医疗信息化和高性能医疗器械被同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三大领域。


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生物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10万亿元,这意味着2016-2020年,年复合增长最高将近 50%,届时我国将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生物技术企业集群。


除此以外,从最近的医保目录变化看,已有很多创新药被纳入,这对于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来说,是非常好的信号,因为创新药不挣钱也是一直以来制约生物药进行创新研发的重要阻碍。


(2)药企配合,在研管线投入增加

生物医药公司不断增加在研管线的投入,比如:中国生物制药(1177.HK),作为港股研发型药企的标杆,公司于2017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超过11亿港元,同比大幅增加26%,其在创新药等储备方面十分丰富,累计有临床批件、临床中、报生产的在研产品超过400个。


另一巨头石药集团(1093.HK),已转型创新药企,公司去年研发投入同比翻了一番,达到8亿港元。


(3)两地交易所放宽生物医药上市条件

日前,正式公布了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赴港上市的第二轮市场咨询方案。甚至还对未有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开通绿色通道,赴港上市的前景可以说是十分明朗。


新规有望于2018年下半年落实,长期来看,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生物科技创新型公司来港上市,进而刺激港股市场生物科技领域的投资行为,为投资机构和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无独有偶,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也开放对新科技领域的“独角兽”公司上市通道,前有360成功回归A股,后有富士康“闪电”进审批,这都让许多人对独角兽公司登陆A股满怀信心。而这其中就包括生物科技在内的4个行业。


如果符合条件,券商需立即向证监会发行部报告,符合相关规定者可以实行即报即审,不用排队,2-3个月审完。


生物科技的行业风向已跃然纸上,我们应该如何投资呢?


三、“中国生物医药指数”上线

 

今年生物药板块给人的感觉象是随便买一个标的就能获得超额回报。但事实上,这个领域的钱并没有那么好赚。

 

首先,它的门槛很高。生物科技公司的基本面分析十分高深,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相关的医药专业知识。我们要知道,生物科技或制药领域中的个股,有时可能因为一款创新药的推出,几天内就大涨几倍,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投资者难以捕捉到这些机会。

 

其次,生物科技领域繁琐、复杂和多变的监管法规制度也会让投资者承受一定的风险。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在临床实验期间1位患者死亡,股价曾单日大跌,你又将如何应对?


来源:富途资讯


因此,即使在生物科技股巨大涨幅下,行业内外的投资者回报的差别将非常明显。而这个时候,生物医药指数就适时的上线了。 


3月16日,业内知名投资机构Loncar Investments设立了“中国生物医药指数”,这是首个从中国本土和海外同时追踪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公共指数。


它涵盖了大型医药企业、生物技术新锐、开放式生物制剂技术平台、以及诊断公司等多种类型。共有32家医药公司被纳入中国生物医药指数,其中24家港股,8家美股。


来源:loncarindex.com


设立机构Loncar Investments的首席执行官Brad Loncar表示,


“中国的生物制药行业正处于一场具有全球影响的真正革命的风口浪尖上,直到今天为止,全球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指数来追踪这一重要的趋势。LCHINA是以全球化的标准设计的指数,采用等比重法追踪中国生物医药革命的领先企业,指数每半年重新平衡一次。”


在生物医药领域,单独设立行业Index并不稀奇,比如:1995年就设立了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NBI)和2015年设立了癌症免疫疗法指数(LCINDX)。


但本次指数的推出仍引发业内高度关注,大家普遍认为这将大幅提振行业的估值,我们看看为什么。


(1)新指数推出,会带来哪些变化?


ETF会带来增量资金。根据历史经验,当一些权威的或者火热板块的指数推出后,跟踪该指数的ETF也会相继发行。世界上最早的指数型ETF是1993年发行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的ETF,此后,针对道琼斯、纳斯达克、罗素、威尔夏等指数的ETF也相继问世。


前文提到的两个美国生物科技指数也不例外,跟踪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NBI)的ETF基金在各国都有发行(看下图左侧)。同样,2015年3月癌症免疫指数(LCINDX)发布后,同年10月追踪该指数的ETF基金CNCR(Loncar 癌症免疫疗法ETF基金)发行(看下图右侧)。



来源:Bloomberg、国信证券、etf.com


不难推断,中国生物医药指数推出后,也会有跟踪该指数的ETF推出,为相关标的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进一步推高相关标的估值。

 

根据港交所的资料,恒指目前有157只ETF,按资产规模来排列的话,排首位的是盈富基金(2800.HK),资产管理规模接近1006亿港元,第二位同样追踪恒生指数表现的恒指ETF(2833.HK),规模约577亿港元,而第三位是恒生H股,有约400亿港元。前三位占恒指成分股总市值0.78%。保守起见,我们仅参考这个0.78%。

 

再来看一下美股市场,2015年10月推出的CNCR,该指数覆盖31只个股,这些公司总市值达7022亿美元,而该指数ETF市值为6345万美元,占比为0.90%。 


我们取二者的中位数 0.84%,再参考本次纳入指数的所有公司市值,可以得出增量资金的数目约为 106亿港币 。 


106亿影响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不过,有趣的地方是指数并非按市值来安排里面的比重,例如,市值达1351亿港元的石药集团(1093.HK)跟118亿港元的远大医药(0512.HK)分别占指数比重4.84%及3.52%。106亿对前者根本动不了一条毛,但是对后者的影响却举足轻重。

 

而且长期来看,ETF的推出不仅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也能持续引发市场的关注,让一些长期受到流动性折价影响的公司获得合理估值。

 

那ETF的推出是否能以此判断生物医药板块就能一帆风顺的大涨呢?

 

(2)指数推出后也有被套两年的风险?


引述《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一书中经典观点:在股市中,今天发生的事,过去曾经发生过,将来也必然再次发生。前文的沙盘推演是往后看,不妨我们试着先往前看。


我们来看一看2015年Loncar Investments发布的癌症免疫指数(LCINDX)。


来源:loncarindex.com


2013年~2015年美股生物医药板块势头很猛,在这期间纳斯达克生物技术股指数(NBI)涨了500%左右(综合指数只有200%左右),其中癌症免疫疗法的个股表现尤为突出。


2015年标普发布了一篇报告,将5种癌症免疫疗法药剂列入2015年最具前景的药物中,并表示会不断增加在这方面的投资。


当时管理2万亿美元资金的瑞银全球首席投资官Mark Haefele表示,癌症免疫疗法将是下一个最有前景的长期投资主题之一,预计会带来超额投资回报。


应允大家的呼唤,癌症免疫指数和相关的ETF在2015年被隆重推出。但股价却令人失望,跟踪癌症免疫指数的ETF基金CNCR上市后,虽然迎来了短时间的上涨,但随后便开始下跌,直到现在才刚刚回本。


来源:loncarindex.com


股价疲软和ETF基金推出的时间点不适宜有关系,该指数之所以能推出,背后是因为市场情绪高涨,大家的投资热情燃到高点,而在这种情况下,股价涨幅过快,估值过高的事实往往容易被忽略。


而我认为,中国生物医药指数的推出不会让该板块重蹈覆辙。原因如下:


首先,虽然有个别的生物科技股估值已高,如刚宣布配股的药明生物(2269.HK),但目前港股医药板块对应2018年市盈率仍为 29倍,略高于历史平均水平。我们公众平台屡次提到,创新药板块估值体系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医药企业估值体系有望从PEG估值走向PEG+在研管线折现估值,这也是A股龙头恒瑞医药(600276.SH)、H股龙头中国生物制药能屡创新高的原因。


其次,本次中国指数覆盖的公司都是首次被纳入生物医药指数。而2015年,CNCR上市时,其中的部分成分股已被之前的生物科技指数ETF —— IBB所覆盖,因此这次对市场情绪、投资者的思维、改善流动性折价的影响极为有限。


四、结语


2018年的港股市场,必定是属于生物医药股的大年。中国生物医药指数ETF的推出,两地交易所又憨态可掬的张开双手欢迎没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来上市,港股药企估值体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你说现在行情是在山顶,还是在山腰?看看下图的公募医药股持仓比,我想更大概率还是在山腰吧。


来源:兴业证券研究所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来看生物制药股的表演,大家要抓住这一浪的机会哦。



 

REVIEW

往期回顾


独家观察|宝马大年背后的全球奢侈品指数

从恒生指数的周息率"掌握"牛熊

一汽大众超级产品周期带来的投资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